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培养知中国、爱中国、讲中国的时代新人,引领青年人坚定文化自信,开阔国际视野,提升跨文化能力,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,促进中外文明交流,同时为江西省第三届“外教社杯”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选拔优秀选手,经研究决定举办江西水利电力大学第三届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组织单位
主办:创新创业学院
承办:外国语学院
协办:外国语学院学生会、英语社团
二、竞赛内容
1.赛项一:跨文化能力大赛现场比赛
(1) 参赛要求见附件1。
(2) 参赛对象:全日制在读的中国籍大学生,不限学段和年级,比赛分专业组和非专业组,专业组参赛对象为英语、翻译专业本科生以及翻译硕士研究生,本科非专业组为其他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。
(3) 本赛项比赛为个人参赛。
2.赛项二:“讲述中国 传播中国”短视频大赛
(1) 参赛要求见附件1。
(2) 参赛对象:本赛项设置3个组别:中国学生本科院校组、中国学生高职院校组、国际学生组。
中国学生本科院校组:参赛学生须为中国籍,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在读,本科院校组允许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赛,专业、年级不限。
中国学生高职院校组:参赛学生须为中国籍,全日制高职院校在读,专业、年级不限。
国际学生组:参赛学生须为非中国国籍,在国外接受基础教育,本人及父母母语为非汉语,中国境内全日制高等学校在读。
(3) 每个组别参赛选手可选择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。每位选手仅限参与一个作品。若选择团队参赛,每支队伍学生人数不得超过3人;允许跨专业组队。每个参赛作品限1位指导教师。同一位指导教师可指导本校的多个作品,但不能同时指导团队现场赛。
三、竞赛安排
1.赛项一比赛时间:2025年9月16日晚上18:30—20:30,地点另行通知。
赛项二比赛时间:2025年9月21日之前提交报名表和短视频作品至指定邮箱。
2.报名方式:
赛项一参赛人员请于2025年9月10日前将报名表发至大赛指定邮箱:Crossculture123456@126.com,邮件请注明“赛项一报名表”,并加QQ群638659802;
赛项二参赛人员请2025年9月21日前提交报名表和短视频作品至大赛指定邮箱:Crossculture123456@126.com,邮件请注明“赛项二报名表+作品名称”,并加QQ群730397852。
3.比赛负责人:袁斐,联系方式:13870808758
四、奖项设置
本赛事根据参赛选手数量比例设置特等和一、二、三等奖,设奖比例不超过参赛总数的30%,并设置若干优秀奖,发放荣誉证书。
附件1:赛项一及赛项二比赛要求
附件2:江西水利电力大学第三届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报名表
创新创业学院
外国语学院
2025年8月28日
附件1:
赛项一:跨文化能力大赛现场比赛
1.环节1:讲述跨文化交际案例
参赛选手从多元文化生活、公共外交、商务沟通三个主题中选取一个主题,根据自身的经历、观察或阅读,自主开发与主题相关、具有原创性的跨文化交际案例,并进行现场讲述,不得直接照搬、模仿影视作品,限时3分钟。
2.环节2:回答问题
参赛选手根据组委会提供的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情景问题,阐述自己的观点,限时2分钟。
3. 参赛语种为英语,选手应脱稿,结合肢体语言、表情等表现手法。
赛项二:“讲述中国 传播中国”短视频大赛
1.作品内容要求:
(1)紧扣大赛主题“坚定文化自信 增进国际理解”。
(2)鼓励围绕个人生活和学习、家乡故事、家乡文化、地方发展变迁等,从多维度、多领域选取题材,创作文案。
(3)鼓励基于个人所见所闻所感,以小见大,讲述自己的真实经历、真情实感,形成原创性故事。
(4)准确把握中国文化精髓,提炼展示中华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精神标识,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智慧。
(5)故事有深度,叙事角度新颖,避免陈词滥调,展现独特观察视角。
(6)从跨文化视角讲述和呈现故事,注重跨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理论在其中的应用。
(7)注重传播效果,讲述生动,有感染力,能引起受众情感共鸣和思考。
(8)作品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,内容积极向上,传播正能量,不得涉及色情、暴力、种族歧视、宗教等内容。
2.作品版权要求
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作品,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。参赛者须确保作品无任何抄袭、剽窃行为。如因作品版权争议引发法律纠纷或索赔,一切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,组委会概不负责,并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及所获奖项。严禁一稿多投。同一作品不得重复提交至本赛事多个组别,或同时参与其他同类赛事。
3.作品规范要求
配音与字幕要求:
(1) 配音必须由参赛学生自行完成,不可使用人工智能语音或剪辑软件字幕配音。大赛将采取配音追溯机制。
(2) 中国学生组作品配音语言为英语,国际学生组作品配音语言为中文。
(3) 两个组别的作品均须配中英双语字幕,中文字幕须使用简体字。
时长要求:
视频总时长3~5分钟。
制作方式说明:
鼓励借助人工智能(AI)辅助作品制作。如使用人工智能(AI)生成图像、视频、文字等(配音除外),需在作品说明文件中注明所使用的AI技术,引用素材需在明显的位置用文字标注来源,确保无版权争议。
技术要求:
(1) 作品大小不超过500MB,分辨率为1280×720像素或以上。
(2) 画面清晰稳定,音质清晰,格式为MPG、MPEG、AVI、MOV、
MP4等。
(3) 比例需为横屏16:9。
4.其他要求:
(1) 作品中不得出现可能影响评审的诸如所在学校名称或Logo、参赛人姓名等信息。
(2) 作品中不得出现任何第三方软件Logo或水印、广告、二维码、超链接或其他外部引流标识。